广告位

 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在特种电线电缆领域举足轻重;而作为一名女企业家,公司董事长梁志银凭借女性特有的敏感性以及奉献精神,带领企业从一个厂区占地仅“三亩半”的小厂发展到今天,可谓撑起了特种电缆行业的“半边天”。
  经济导报:您在创业时,是什么样的机缘进入电线电缆行业的?后来又是怎样“精通”这个行业的?
  梁志银:上世纪90年代初期,我在济南大明湖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小旅馆。有一天早上我在整理床铺换床单的时候,无意间听到一位旅客在闲聊,说济南市北园路有一家企业给他代理电线电缆,生意做得很不错。当时我就直接问他:我给你做代理不行吗?我就在这里开旅馆,你想找我也好找。他说可以啊。就这样,我进入了电缆行业。
  当时是1992年,北园路已经有了机电一条街,我就经常骑着自行车,从东骑到西去了解市场。后来为了了解电缆的制造工艺、定价原理,我又去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,成套购买关于机电方面的书籍,边经营边学习,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  经济导报:您的企业又是如何从一家电缆代理商,转换成为生产厂家的?又有哪些经营理念传承至今?
  梁志银:创业的艰辛不言而喻,但企业在步入正轨后,一个新的想法又在我的头脑中形成:什么时候能拥有自己的品牌?抱着这种想法,我在北园路黄桥工业园租了三亩半地,创立了华凌电缆,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。
  公司成立之初,是一家“三无”公司:无资金、无技术、无人才,当时对公司的定位就是做大企业不愿意做的、小企业做不了的,差异化的企业在细分领域容易做出成绩。每个经营企业的人,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既然选择了这项事业,咬牙也要坚持走下去。要研发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,不给客户添麻烦。
  经济导报:最初华凌是一家生产普通电缆的企业,后来怎么进入特种电缆行业呢?
  梁志银:正如刚才说的,我们立志研发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,当时有一家来自钢铁行业的客户,由于普通电缆不耐热,工作人员每个月都要在一两千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更换三次电缆,不胜其烦。为此,客户希望山东华凌电缆研发一种新的电缆,能经受住高温考验,最好能一个月换一次。针对客户的痛点,我们马上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钻研,最终研发出新的电缆产品,两个月才需要换一次。用上新产品后,客户对山东华凌大加赞赏,这也使我们深感光荣,决心一定要把创新之路走下去。
  后来又赶上了2008年金融危机,我们就决定从特种电缆领域调整产品结构。到了2012年,我们承接了第三代核电电缆的研发生产任务,经过我们的技术团队和外部团队的共同努力,终于攻克了这项“卡脖子”技术,实现了原材料的国产化,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。
  经济导报:企业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。当研发、资金、市场开发等遇上困难时,你是如何跨越过去的?
  梁志银:我就拿企业研发生产口罩鼻梁条来说吧。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给社会带来了冲击,对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困难。作为一个企业家,我觉得应该义无反顾地支援“战疫”。在得知口罩鼻梁条成为约束口罩生产的瓶颈后,我们立即组织召开会议,在确保做好企业防疫工作的同时,不计一切成本,“跨界”研发生产口罩鼻梁条。
  最初认为,鼻梁条这么一个小东西,凭借我们团队研发电缆的能力,还能拿不下来?结果发现真是隔行如隔山!小小鼻梁条的工艺太繁琐了,一个月牙形的截面,弧度达不到就软,超了就硬,贴合度不行。但我们凭着一股义无反顾的劲头,还是将鼻梁条工艺给攻克了。所以说,遇到困难如何跨越?就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劲头。
  经济导报:公司是如何吸引人才,并保证有持续的创新成果呢?
  梁志银: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,这早就是业界共识了。于是我们联合山东省科学院并引进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,打造了“中白新材料产业园”。通过产业园区,源源不断输出科研成果,助推企业发展。
  经济导报:作为女企业家,既要发展自身事业,又要兼顾家庭责任,女性企业家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?
  梁志银:拿我自己来说,经营企业也曾不受亲朋好友的理解,也经历过同行业的冷嘲热讽,面临过经济危机,但我迎接挑战,用激情成就梦想,永不服输坚持至今。所以我觉得女性经营企业,首先是必须自立,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。其次,女性一般来说富有奉献精神,这是经营企业的优势。除此之外,女性先天对很多事物更敏感,关注细节,对市场有敏锐的直觉,抓住每一个市场机遇,这都是女性的优势。